地面成品保護的正確的施工順序是搞好成品保護的前提。顛倒施工順序,將造成工序的交叉污染防不勝防。組織施工前,應編制詳細的施工計劃,審核其工序的合理性,按經批準后的施工計劃實施。如未合理安排工序,造成成品污染,應追究有關管理人員的責任。各專業應相互合作,加強溝通,如水電管線預埋工作應及時與土建工種取得聯系,搞好預埋,避免事后開鑿,對結構及防水等造成不利影響。各專業不可避免存在交叉作業,相互影響時,各方應加強協商,采取相應的成品保護措施,將其對成品的影響減少到最小程度。成品保護,不僅僅是局部的事情,是對整個工程的全面要求。
1.由于模板拆除時混凝土強度較低,須特別注意塔式起重機運料及人工運料的過程中不得碰撞混凝土墻、柱,以免影響混凝土的觀感。
2.頂板混凝土不具備一定強度(跨度大于8m,混凝土抗壓強度達到100%才可拆模;小于8m,混凝土達到75%以上才可拆模。目測硬物無深劃痕)時不得上人及堆料。
3.施工過程中必要的剔鑿必須待混凝土基本達到設計強度(硬物無深劃痕)時方可進行。
4.所有墻、柱、較大孔洞口、樓梯踏步,在拆模后及時用廢舊的多層板條做好角部包封,防止撞傷混凝土陽角。
5.后澆帶、孔洞口在清理處理好后及時封蓋。避免因混凝土養護用水泡導致鋼筋銹蝕。
6.混凝土頂板在澆筑后24h內不得堆料上人,防止混凝土板早期強度被破壞,板面出現裂縫。混凝土板上堆料要堆放在有支座點的混凝土梁部位。
7.現場混凝土墻面、柱面不得隨意涂畫,做好成品的清潔。
​
|
|